海浪日夜沖蝕、拍打和撞擊後,海岸的岩石逐漸崩落,並慢慢向內凹退,坡度較緩的海岸也漸漸形成陡崖。此種地形僅在高潮濱線的崖腳下,由於乾燥的關係,棲息於此區的生物較少,僅有些海蟑螂、蟹類等。
海成階地
受到波浪侵蝕,海崖逐漸崩退,原有緩坡形成與海面差不多高的海蝕平台。崩落的岩塊由波浪帶到低潮線附近堆積成海積平台,由此二者構成的台地,統稱海成階地,生物較多樣。
海蝕溝
海浪沿著岩石節理面作面狀的切入侵蝕,由於岩層軟硬差異不同,因此在侵蝕過後形成一條海水可湧入的溝狀通道,以風櫃洞前的地區最具代表性。此區因為浪濤較為洶湧,生物以固著力強的物種為主,如牡蠣,藤壺等數量較多。
海蝕洞
海蝕洞形成之初,通常發生在岩層中低凹或具節理、斷層等破裂面的地方,由於岩層的軟硬程度不同,因此形成不同程度的侵蝕效果,最後海蝕洞的形狀便與破裂面形態相關。高潮線上的海崖底部受波浪沖蝕成深度較淺的凹壁,之後再擴大成洞穴狀的海蝕洞,在北海的鐵砧北、貓嶼、七美東等地常見到此種地形。此處因波強浪大,附著力較強的生物較適合生存。